阿里彩票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阿里彩票>阿里彩票>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之专家解读2

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之专家解读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田建民)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全文6个部分,其中第4部分紧紧围绕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来谋篇布局。河南省作为农业生产大省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在新时期如何抓住机遇,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对于深入实施我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保持全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撬动科技有效供给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科技研发,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这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的前提和基础。

近年来我省在农业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培育了一批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有效支撑了我省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0%,良种覆盖率达到98%,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然而,还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一是在高新技术研发领域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例如,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基础研究深度不够,分子育种技术尚未与常规育种工作有效结合,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作物、畜禽等生产管理技术结合不紧密,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农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基础薄弱等。二是科技创新支撑新型业态的能力不足。例如对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创意农业、精致农业等新型业态研究比较滞后。三是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方式尚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公益性、基础性科研工作连续、稳定支持机制有待完善。

就河南省而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需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重点,建设一批省级农业领域研发平台。大力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重点建设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新疆科研工作站,以这些载体推动科技研发工作。

二是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调整农业科研方向任务。加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技术、都市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力度,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衔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城镇村融合,提高农业科技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三是瞄准国际农业科技创新前沿,对前瞻性技术研究超前部署,加大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研究的支持力度,逐步实现在重要领域的前沿性技术研究方面,由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转变,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四是加大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尤其是加强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林果、优质草畜的种子育种研究工作,促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科研创新热情

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这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动力源泉。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省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得以完善,但一些深层弊端一直未能得以有效克服和扭转,例如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协同创新机制不足问题;科研评价机制不合理不科学问题,重论文轻发明、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应用现象普遍存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结合不够紧密问题;科研人员的收益分配、兼职取酬等机制不完善、政策不宽松,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有待于进一步激发等等,亟需加快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科技创新热情。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政策规定,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

二是创新科技评价奖励机制。对不同类型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科技项目和科研成果实施分类考核、分类评价、科学奖励,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内在活力和积极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以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为评价重点;公益性科研活动以满足公众需求和产生的社会效益为评价重点;面向市场的应用和开发研究等创新活动,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及其对产业的贡献为评价重点。

三是要完善科技立项机制。强化农业科技立项的产业需求导向,建立以需求定项目、以应用定项目的农业科技立项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

四是不断强化技术突破、技术融合与技术深化,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形成较为系统的全省农业科研工作一盘棋新格局。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一号文件提到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较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目前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农民技能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等项目进展顺利,促进了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的壮大,探索了政府主导型、合作组织和社会协会主办型、企业参与型、教育院校培养型等培训模式。然而,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很多农村务农的劳动力习惯了现有生活模式,不愿意做出改变,参与培训意愿不强;农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受教育程度较少,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专业培训机构不多,多数机构办学条件受到制约,正规化程度低,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够专业,缺乏优秀的培训人才;河南省有约1.1亿的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到将近七成,需要进行培训的农民基数过于庞大,导致政府拨款的培训资金人均较低,很难保证培训的力度。

结合我省实际,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以造就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业从业者职业化为导向,着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是改变传统观念,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参与积极性。提高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首先要改变农民的传统概念。要明确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概念,是一种身份,而不是一种职业,有别于传统农民。通过改变传统观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农民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发展的行业,可以让农民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利润空间和自身价值。

二是要锁定重点培育对象。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返乡青年农民工、返乡大学生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培育对象,按照主导产业摸底调研,掌握培育对象的产业规模、从业年限、技能水平、培训需求、政策要求等信息,建立个人档案,纳入培育对象库。

三是完善培训体系。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构、培训单位、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的准入标准,加快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多方参与、适度竞争的多元培育机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师资培训力量的建设,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训活动,提高机构培训人员的培训效率,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四是因地制宜地选择培训方式。河南中部地区发展较快,由于交通较便捷,政府可以结合培训机构定时定点的举办职业农民的培训讲座,采取现场实习和面对面授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育工作,探索农民接受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在线管理考核等方式,提高培育针对性、有效性和规范性。